左敏厅长在2017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04月21日 15:43  点击:[]

(2017年2月23日)

一、2016年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过去的一年,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认真回应群众期待,推进重点、攻克难点、化解热点,工作的力度、成果的显现度、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深化。省领导和我厅在国务院、教育部各层面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5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先后有10期介绍我省典型经验,《中国教育报》头版连续3期刊登我省破解教师队伍难题的经验。

(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增效。出台《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能力,统筹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按照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和实践活动四个序列,形成“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力求实现思品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教育部首次在地方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广我省经验。印发《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区实验方案》,全面启动家庭教育实验工作。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建设,着力解决编制标准、教师配置、职称结构、激励约束、教师短缺等长期困扰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难点问题。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万名免费教育师范生招生计划完成首批招录,3000名优秀学生进入教师后备队伍。配合编制部门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17个市全部出台了方案,9个市完成校长职级认定。在全国率先将教师宣誓制度化,全省90多万名教师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强化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加强体育美育教育,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山东省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义务教育“2+1”文体工程在全省全面推开。广泛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启动“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提高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优化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3+2”“3+4”试点院校达到81所,专业点达到147个,年度培养规模达到1万余人。在全国率先启动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完善校企合作机制,遴选认定20个省级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和企业,组建9个省级职教集团,全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已覆盖15个市,项目合作企业达到153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我省获奖数均居全国第一。

(三)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现突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意见》,制定完成13个配套文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强化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督促高校健全落实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政决策机制,以尊重教育规律为原则的学术决策机制,以师生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机制、以有效监督为目的的回避、公开机制,普遍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高校章程得到有效落实,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探索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63所省管公办本专科高校全部完成备案,在9所高校进行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试点。研究制定《山东高校德育综合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构建了“四位一体”的高校德育体系。以学科和专业为载体,以点带面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推动科研院所与高校资源整合,完成省内燃机研究所并入山东交通学院、省化工研究院并入青岛科技大学工作,正式启动齐鲁工业大学等三所高校与省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整合共建工作。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制定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

(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中有进。出台《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制度,实行等级录取或者“分数+等级”录取机制。推进夏季高考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使用全国卷。健全春季高考“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考试模式,实行按专业类别填报志愿和平行志愿录取办法。首次在9所本科高校实施综合评价招生试点,学校、考生的选择更加多样化,推进了高校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模式改革。

(五)惠民重点工程任务超额完成。推进“全面改薄”工作,全省累计完成投资407.07亿元,占5年总规划数的96.72%;开工、竣工面积分别占总规划数的99.18%和84.92%。围绕“人、地、钱”等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全省新建、改扩建学校开工2633所,占全年任务数的175.53%;竣工1830所,占全年任务数的122%。推进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开工2394所,完工2289所,提前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全省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市、区)达到114个,12个设区市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堂红”。

(六)教育扶贫“323”工程亮点纷呈。去年,我们确定了教育扶贫的“323”工程,即“3个计划”,“2个网络”,“3个体系”。“3个体系”是指实施省扶贫开发重点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省扶贫开发重点村学前教育普及计划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个网络”是指构建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网络,构建高校科技扶贫支持网络;“3个体系”是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体系。经过一年的努力,“323”扶贫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省扶贫开发重点村新建改扩建学校344所、新建幼儿园423所,培训教师2.1万人。实现了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免除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继续实施我省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招收人数增长18.86%;实施部属重点高校农村学生招生计划,招生899人。启动实施高职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全省参加高考的4644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被高校录取。

二、扎实做好2017年重点工作

(一)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1.抓落实,着力实现政策“红利”最大化。

抓落实,就是要把已出台的政策落实好。近几年来,我们出台了若干好政策,当务之急是下大力气把政策落到实处,让政策产生最大效应。

一要用足政策。用足政策,关键是不打折扣,全面到位。比如,为促进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和教育公平,我们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公开招聘、调配交流、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管理等职能,去年省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已经下文明确教师公开招聘由教育部门组织。再有,为加大教师补充力度,配足配齐短缺学科教师,我们推动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附加编制。还有,为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我们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推动落实农村教师乡镇工作津贴补贴、体检、交通补助、职称评审、周转宿舍等各项惠师政策。这些都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各地一定要履行好职责,不懒政、不怠政、不怕麻烦,主动担当、勇于担当,推动政策尽快落地。

二要用好政策。用好政策,关键是准确理解,结合实际。要原原本本学文件,逐条掌握政策规定并把握好精神实质。实行校长职级制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学校去行政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家办学、落实办学自主权的关键一环。一个好校长,就能办好一所好学校。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推行校长职级制,就是要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管教育、办教育。在落实改革政策上,既要把握政策精髓,又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大的政策构架下,制定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情况的实施方案,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各地要切实提高认识,凝心聚力、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结合贯彻落实中组部、教育部《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尽快建立健全符合当地实际的校长选聘管理、考核奖惩、薪酬保障、交流轮岗等制度。今年,我们将会同省编办组织专门力量,对各市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

三要用活政策。各地情况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同,要因地制宜,一方面不教条、不死板,不拘泥于现有框架;另一方面切实增强改革自觉性与行动力,在既有政策基础上,勇于创造性开展工作,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效。如刚刚提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各地完全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制定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政策措施,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畅通大学生、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的渠道,造就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甘于奉献的乡村教师队伍。需要强调的是,绝不允许搞所谓末位淘汰教师、受处分教师“发配”到农村支教、任教,这不是用活政策,而是用歪了政策。

2.抓深化,着力推动工作向纵深突破。

深化是在落实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改革要取得更好的成效,需要不断深化。

一要丰富完善。我省“3+1”教育综合改革,有的已经历时四五年,像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的刚刚开始,像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政策的倍增效应也必将慢慢减弱,或者说进入瓶颈期。这就需要各地立足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完善。如“德育一体化”要搞好中小学与大学的衔接;紧紧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提出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健全顺应时代要求、具有山东特点、走在全国前列的德育综合改革体系,形成新的增长点,推动事业不断向前突破,取得更多实质性的成效。

二要增点扩面。试点成熟之后,需要由“点”及“面”,通过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和推进整体改革。比如,推进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完全可以由少数地方和学校的试点,向全省所有具备条件的地方和学校推广;由少数专业的试点,向所有适合开展学徒制的专业覆盖;由少数企业的参与,向所有具有意愿实施学徒制的企业渗透。还有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由于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鲜明特征,在各类教育中,职业院校应该最适合探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开展调研,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和职业院校开展试点,为深化办学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三要突出重点。作为我省“3+1”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年我省将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这项制度从2017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是我省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高考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关联点和衔接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特别是要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保障。要高度重视宣传解读培训工作。一方面,做好方案的权威发布和解读。通过媒体宣传、组织专家宣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改革的主要目的和实施措施,向初中、高中阶段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说清楚、讲明白,唱响高考改革的“好声音”。另一方面,组织好系统培训。面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招生机构和初中、高中阶段学校的干部教师等,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专题培训,让他们成为改革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施者。要高度重视配套改革。今年我省将实施多项专项改革,包括合并本科录取批次,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进一步扩大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试点高校范围和招生规模,充分发挥综合评价招生的作用;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范围和招生规模;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等。这些措施对学校、学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各地要紧跟步伐,系统制定配套措施,确保政策发挥“正能量”。要高度重视改革对高中教育的影响。关键是高中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等工作。对选课走班,省里年前已经作过部署,各市也都确定了试点学校,有的市更是全面推进。今年秋季学期起,全省所有高中学校必须全面试行,这是顺应高考改革的必然举措,没有回旋和讨论的余地,各地要加强指导和保障,真正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对综合素质评价,各地要指导学校制定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抽查通报制度,确保记录过程公平、公开、公正。对学业水平考试,各地要指导和推动学校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供有需要的学生选择学习,积极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了解新政策。今年下半年将对各地高考配套改革的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要高度重视考试安全工作。把安全放在考试招生工作首位,强化部门联动,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考生服务和诚信考试教育,坚决防止各类考试大规模雷同卷、大面积违纪舞弊问题发生,确保考生信息安全,积极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

(二)推进教育惠民重点工程

一是确保完成既定任务。完成既定任务就是要实现“四个确保”,即确保全面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确保按计划完成“全面改薄”、确保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完成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从全省来看,这四项工作进展很不平衡,“全面改薄”和大班额进展较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较慢。区域不平衡较为突出,截至1月底,全省10市“全面改薄”开工率达到100%,13市竣工率超过80%;但个别市的开工率和竣工率仍低于70%。“大班额”工作中,完成投资高的市已经接近总规划任务的90%、低的市还不足30%;开工面积高的6市已超过100%、低的市不足50%。项目进展到现在,容易推的、推得动的都推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以“大班额”为例,从全省完成的1839所学校建设任务看,新建学校为547所、改扩建学校为1292所,新建学校的任务完成率不足50%,改扩建学校完成率接近70%。这说明,2017年剩余的工作任务中以建设难度较大的新建学校居多。工作推进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人、地、钱”三个关键,突出抓好已有优惠政策的落地。在“人”的方面,坚持“退一补一”“有编即补”,在此基础上,用足用好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政策,也要积极采取政府合同制聘用等方式补充所需师资。“地”的方面,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尽量使用合规土地,避开历史遗留问题,减少审批障碍,确保学校建设需求。“钱”的方面,去年省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出台了“绿色通道”的有关政策,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各地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加大资金落实力度,用好金融政策红利。对于大班额工程,务必要在3月份全部开工,这是时间底线。

二是抓准抓好薄弱环节。除上述既定任务,我省基础教育领域还有几个突出短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谋划。一是学前教育,本身就底子薄、欠账多,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后,挑战和压力更为突出。据测算,从2017年开始,我省3-6岁适龄儿童年均增加25万人;5年后共计增加124万人。为此,全省每年需新建幼儿园900多所,5年共需新建幼儿园4600余所,建设压力非常大。从现在起,要切实做好幼儿园规划布局和建设,努力扩增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积极扶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要把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尽快完成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工作,推动解决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养老、医疗等保障问题,使他们在职时安心、离职时放心。各地还要在年底前制定出台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二是高中教育,我省虽然制定了普通高中生均拨款标准,但仍有一些地方没有落实到位,部分高中还存在着很重的债务负担,这些都制约着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客观上也造成了大班额和超大规模学校,影响了选课走班等工作的开展。各地要将强化高中教育保障工作作为重点,科学规划高中阶段学校数量和规模,严格落实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重点推进高中学校教学用房、学科教室、教师队伍等资源建设,逐县逐校建立台账并督查验收,确保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三是薄弱地区。目前23个未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县(市、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薄弱、财政收入相对困难的地区,实现均衡任务繁重,压力很大。以上都是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突破的薄弱环节。

三是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今年,“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继续列入了省科学发展考核指标体系。3月和10月,将对各市组织开展专项督查,结合月调度和通报制度,密切监控项目进展。建立完善预警与约谈机制,对于工程进展缓慢的市,及时提出预警,约谈市领导。希望各市加大问责力度,逐级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和督查考核办法机制,推动责任层层落实,全面实现“四个确保”。要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紧密对接教育部要求,制定实施我省2018-2020年解决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认真总结经验得失,保持学校建设和师资配备的常态,防止出现新的大班额问题。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机制,建立动态监测和复查制度,科学设置差异系数警示线, 避免义务教育均衡水平下滑。要根据人口变化和社会发展情况,及时扩充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条件,巩固“全面改薄”成果。科学编制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扩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

(三)落实教育精准扶贫任务

一是精准聚焦,继续推进3项计划。要将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作为薄弱学校改造的重点,对有改薄需求的50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给予重点支持,使其到2018年底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要将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幼儿园建设纳入学前教育二期行动计划,予以优先扶持和保障,2017年完成600所左右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任务。要把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重中之重,通过优化结构、结对帮扶、全员培训、上门送教等方式,改善师资队伍状况。

二是精准对接,持续构建2个网络。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纳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重要内容,打造涵盖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办学条件等在内的“结对帮扶”网络,2017 年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要在全省市域内全部推开,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中小学结对率达到100%。继续设立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组织高校对贫困地区致贫原因、资源条件和脱贫需求以及脱贫对策开展研究。组织全省高校专家服务团队,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集聚教育优质资源助力扶贫攻坚。各市要主动配合,提出需求,搞好对接。

三是精准发力,着力完善3个体系。切实抓好已有资助政策的贯彻落实,做好我省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免除工作。各市要加强对在部属、外省高校就读学生学费补助资金发放的管理,简化程序,确保发放到位。指导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实现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留守儿童关爱室建设基本全覆盖。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实施教育部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学生招生计划、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和高职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更多机会。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充分认识教育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小学教育对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中小学校健康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当前我省教育综合改革任务异常繁重,越是如此,越要加强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要把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与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要把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教育改革发展优势,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二是深刻把握教育党建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全省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深入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拟定出台我省实施意见,把加强学校党建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和重要任务,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提供保障、取得成效。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各地各校制定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的实施办法,明确责任清单,定期组织述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要把抓好德育和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切实抓好学生德育工作和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把从严治党体现在严教育上。要增强统筹意识,坚持开门抓党建,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教育与组织、纪检、宣传等多部门的融合,形成推进学校党建工作建设的合力。

三是健全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各地要将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学校预算管理,逐步加大党建工作投入力度。要将人、财、物等资源向农村学校特别是党建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倾斜。要选任合格的党组织书记,还要配强其工作班子,确保发挥好作用。要逐一落实组织全覆盖、党员全覆盖,应该健全组织的,组织要全覆盖;人数不足3人的,要落实党员有组织挂靠。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拓展党建工作空间,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四是加强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要依靠党的建设加强行风建设,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坚决禁止学校乱收费,禁止教师有偿家教,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维护好教育系统、教育行业的良好形象。

上一条:全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下一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关闭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唐骏欧铃路99号   电话:0533-3821000   邮编:255100
版权所有: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办公室